第十八届华东地区工业工程(IE)教学研讨会暨数字经济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峰论坛
一、会议日程:
7月16日全天:大会报告
7月17日上午:大会报告、围绕“一流专业建设、优秀毕业生事迹”为题的研讨会及圆桌论坛
二、会议直播地址:
三、会议主题:
1.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3. 一流专业建设
4. 一流课程及教材建设
5. 专业思政及课程思政建设
6. 教师教学能力建设(虚拟教研室)
7. 教育教学数字化
8. 产教融合、产学协同育人
9. 师资队伍建设
10. 优秀毕业生案例
不限于以上主题
四、专家概况
郑力,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86年和1991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本科和博士学位,1994-1996年曾在佐治亚理工大学访问,郑力教授已发表文章超过三百篇,专著和教材10本,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五一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郑力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生产系统分析与管理,企业信息化,郑力教授将信息技术与工业工程方法结合形成数字化精益的方法,以该方法为基础开发了制造实行系统App。郑力教授引导了100多位研究生。
江志斌,制造工程与工程管理博士(香港城市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安泰经管学院运营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系统管理研究院(中美物流研究院)院长。2012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际工业与系统工程师学会副主席会士(Fellow);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2007-2014)、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主任(2001-2018)。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教学引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复杂生产与服务系统运作管理、服务型制造管理、医疗健康服务与医院优化管理。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8项以及20余项其它国家级项目,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POMS、JOC、IISE T等顶尖和重要国际期刊论文100余篇。2014-2018连续5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工业与制造工程”榜单。
周德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低碳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与管理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理事长,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一流课程、国家规划教材、国家虚拟教研室建设点、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系统工程、低碳运营与调度。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1部,2019-2021连续三年入选科睿唯安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鲁建厦,浙江工业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湖州物流装备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工业工程国家一流建设专业负责人、物流工程省一流建设专业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物流管理和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物流工程分会理事长,杭州市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研究方向:智能物流优化理论、工厂布局与物流系统设计、智能物流装备与技术开发、精益生产应用。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省科技厅等智能物流纵向项目,主持了多家大型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主讲精益生产、物流工程和工业工程导论等课程。
王金凤,博士、上海海事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撑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工业工程、创新理论与方法、现代管理理论与应用等。曾任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院长11年,产业开发与科技合作院院长4年;主持和参与(第2)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6部,申请并获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等。
易树平,博士,重庆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工业工程系教师。曾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重庆大学教务处处长,重庆大学出版社社长。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常务理事、智能交互与体验分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人因工程、智能制造系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博士点基金1项、各类省级课题10余项、各类企业委托项目 40 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省部级教学科技奖励6项。主编“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工业工程》,以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引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工作研究与人因工程》等。
程光,工学博士,教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俄罗斯交通科学院院士, 北京联合大学工科中心主任,前沿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目前,担任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设计学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SC4)委员。核心期刊《工业工程》、《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编委会委员,曾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授予工业工程领域贡献突出专家。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核心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学术专著五部,主编教材两部。拥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长期从事机器人、智慧交通与物流、智能制造、工业工程及产品创新设计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和企业服务工作,并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郭伏,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辽宁省教学名师、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沈阳市领军人才。人因工程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主编“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人因工程学》。担任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副理事长、管理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教学引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工业工程类教学引导委员会主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与管理分会副理事长。
研究方向为人因工程,具体研究领域包括情感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用户体验测量与评价。承担情感设计与交互设计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子课题,以及国内互联网企业游戏产品及手机APP界面用户体验测量与设计优化项目。在人因工程主要国际期刊发表40多篇SCI/SSCI检索论文,并为多个人因工程领域期刊审稿。
孔繁森,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未来工厂设计规划吉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教学引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制造系统的设计规划、设计复杂性、制造复杂性、可靠性、维修决策、人因质量事故分析、制造系统重构建模、仿真与优化等理论研究。吉林大学首批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卓越奖“获得者、第三届西浦全国教学创新大赛年度教学创新二等奖、吉林大学首批创新示范课(金课)主讲教师。
许映秋,教授,东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主要创建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工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和教育体系研究,致力于工业工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并以所得反哺高校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获国家、省部级各类教学成果奖近20项;所创建的东南大学RoboCup机器人研究与训练基地,已形成可为实际灾难环境提供支撑从救援仿真到虚拟救援到实物救援的系列关键技术,成果所支撑的项目团队参加RoboCup机器人国际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公开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获国际、国家、省级冠、亚军20余次,获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奖40余项等。
陈可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福州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负责人,福建省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福大-冠捷工业工程实践基地”负责人,福建省导师团队“工业与系统工程团队”负责人,SCI期刊JGS编委。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
张发明,博士、美国匹茨堡大学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西省“千人计划”人选,国家自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管理与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同时担任IEEE FS、IJPE、JIFS、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等国内外主流期刊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为综合评价与决策支撑,在IJPE、JCP、OIR、JIFS、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报、控制与决策等管理科学与工程主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持相关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论文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7次,其中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
刘卫东,先进制造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军工研究院院长,入选江西省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家,江西省质量管理卓越推进者,江西省质量管理卓越贡献者,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南京理工大学和南昌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江西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引导教师。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在洪都航空集团有限企业、珠海GREE电器股份有限企业和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企业等企业得到应用。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和CSSCI期刊论文70余篇;近五年发表本科教学质量管理论文7篇,其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论文5篇。现任《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质量与探索》等学术期刊编委。
李兴华,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教学引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教学引导委员会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河北省、青岛市、济宁市等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入选国家煤矿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和山东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工程师资库,山东省行为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宋洁,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工业工程与管理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智能决策与数字经济。担任IEEE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三份国际SCI期刊编委,以及IEEE RAS 国际医疗自动会管理委员会主席。荣获2013年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最佳论文奖。2020年IEEE TASE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2020年,2021年工业和系统工程师协会会刊IISE Transactions最佳论文荣誉奖,2016年,2017年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崔利荣,青岛大学特聘教授。1983年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英国威尔士大学(Swansea)获得博士学位(概率与统计学)。曾于1986年至1999年工作于中国航天工业部,2000年工作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03年至2021年工作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2021年5月就职于青岛大学。曾在英国、台湾作为访问学者。曾任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SCI期刊)副主编10年(2005.1—2015.9)。现任IISE Transactions(SCI期刊)副主编,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SCI期刊)副主编,Quality Technology & Quantitative Management(SCI期刊)副主编;任多个学术组织的常务理事、理事、分会主任、分会副主任(例如: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工业工程分会理事长)。国家自然基金管理科学专业评审组专家(2019,2020)。自1999年以来,已发表SCI检索论文140多篇,英文专著1部。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已引导40多名博士研究生毕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重点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随机过程及维修性建模、退化系统可靠性、有限马尔可夫嵌入方法、级联失效、对称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优化匹配、Hawkes过程、主动健康建模、基于数据和基于模型相关问题等。
潘柏松,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台州研究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引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专家、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智能制造委员会副主任、杭州装备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主要从事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备、机器人技术、可靠性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和企业项目40余项,在智能制造技术、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09年11月~2010年5月在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做访问学者。
张映锋,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双法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担任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机械工程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期刊编委。
主要从事智能制造系统、信息物理系统、工业大数据等方面的教研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0项,以第一编辑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Ener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60余篇(中科院大区1区30余篇),入选 ESI 高被引/ESI热点论文13篇,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工业和制造工程领域)。
汪和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委员,安徽省管理学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库成员,马鞍山市科技局专家库成员,马鞍山市应急管理专家库成员,马鞍山市致公党“智库”专家成员,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编委,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工业大学教学名师。主要从事工业工程、工程管理研究。曾获得冶金科技成果二等奖、宝钢技术创新一等奖、马鞍山市科技成果奖,第二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各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运筹与管理》、《系统工程》、《Energy》、《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出版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团体标准1部,授权专利1项,主持各类纵向、横向课题50余项,参研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15项。主编“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专业系列规划教材3部。
叶春明,博士,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运筹学会行为运作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家,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管理科学与工程)成员,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市工程管理学会理事,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2008年宝钢教师奖获得者。共发表30余篇SCI/SSCI论文,40余篇国家自科基金委管理学部重要期刊A类论文,200余篇CSSCI、CSCD、北大核心期刊论文,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1部,论文最高引用次数达5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
黄蕾,欢迎您2138com太阳集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江西省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黄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工业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社联第九届理事会理事、江西省社联第二届省情研究特聘专家、江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能源研究与管理》青年编委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管理学会副秘书长。
目前,在《情报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近十部,获得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西省教学成果奖、南昌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多项;撰写的建言献策报告多次获得省级领导批示以及优秀社情民意信息。主持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横向委托研究课题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
冯良清,博士(后),教授,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欢迎您2138com太阳集团工业工程专业”负责人,江西省“井冈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工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团队带头人,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负责人,江西省管理学大类教学引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入选江西省“千人计划”领军人才(2020)、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18)、江西省杰青(2016)、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2015)、欢迎您2138com太阳集团“卧龙之星”(2011);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可持续运营与管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工业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井冈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江西省质量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型制造、可持续运营管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及江西省各类项目30余项,完成地方政府及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排名第1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4项,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1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欢迎您2138com太阳集团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其它教学科研奖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材2部;获发明专利及App著作权6项;为江西省政府质量监管部门及企业开展“质量大讲堂”、“质量管理”、“服务型制造”讲座、培训约3000余人次,评审政府质量奖企业30余家。
苏海涛,博士,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南昌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负责人,江西省高等学校管理学大类教学引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组成员,企业外部独立董事。主要从事中小企业质量管理、运营管理、组织行为等方向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级项目10余项、横向项目40多项,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1项,撰写中国本土企业管理案例获得国家级案例库入库22篇。企业与社会咨询服务60余家,讲座培训约5000人次。
许兰锋,江铃汽车股份有限企业副总裁,主要从事汽车制造工程开发、现场工艺优化改善、新工厂规划和建设等相关工作,实施和推动江铃生产管理系统、生产作业效率改善体系等项目,现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证券相关事务及担任上市企业董事会秘书。曾经荣获江西省总工会“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南昌市总工会“巾帼建功立业标兵”,南昌市妇联“三八红旗手”,多次获江铃汽车集团有限企业优秀干部;成果获得江铃汽车集团有限企业2013、2015、2017、2018、2019、2020年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十五届江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李文川,博士,副教授,欢迎您2138com太阳集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江西省“双千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青年),江西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团人选,“江西青年五四奖章”候选人,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工业工程分会理事,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智库专家。主要从事制造物联、服务科学、IT/IS采纳与扩散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等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专利3项。研究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奖项近10项。
裴泱,副编审,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经管教材策划部主任,17年教材出版工作经验,负责工业工程教材开发与出版,参与“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全国优秀教材奖等多次国家级规划申报工作。
郑烜斌,江苏一鼎堂App科技有限企业总经理,南京大学EMBA,对信息化技术及虚拟仿真技术学的应用具有十余年的经验,具备本领域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常识和实务技能。第五届、第七届浙江省互联网加创新创业评审专家。
李晚华,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与管理研究会理事、科技部创新方法研究会管理技术分会理事、天津市精益管理创新学会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及工业工程分会理事等;兼任多所大学(华中科大、西南科大、北京交大、暨南大学、长春工大、湖北汽院、杭电科大、宁波财院、珠海科技学院等)的企业导师、产业教授。
2016年荣膺国家产业服务平台年终评选“中国(IE+IT)行业领军人物奖”,专注制造企业(IE+IT)实战应用15年,践行IE专业产教融合12年,擅长IE+产教数智化实验室和产教云平台规划与建设;2018年—至今被100多所大学邀请以《智慧时代·IE未来》为主题的学术报告;参与20多所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及多所大学重点教改项目;全国多个省份工业工程大赛专家评委。
五、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华东地区工业工程教学研讨会组委会
承办单位:欢迎您2138com太阳集团经济管理学院
协办单位: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企业
江苏一鼎堂App科技有限企业